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是由中央財政落實專項資金支持地理標志農產品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和提升、標準化生產、品牌宣傳、核心示范區打造、產業鏈延伸等建設,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實施保護提升。遂昌三葉青于2019年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并列入首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中央投資500萬元,項目總投資1326.28萬元。
三葉青是浙西南山區道地藥材,是“浙產名藥”的典型代表,為葡萄科崖爬藤屬草質藤本,別名“金絲吊葫蘆”,全草均可入藥,以塊根為主,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和化痰散結等功效,被譽為“天然抗生素”。作為錢甌之源的遂昌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三葉青野生種質資源豐富,種植使用已有1000多年歷史。
為最大釋放三葉青的效益,項目實施期間,遂昌積極推廣種植高藥效成分優良品種,大力實施大田扦插育種、林下套袋栽培、果藥套種栽培和立體栽培等栽培方式,不斷推進三葉青精深加工,扶持建設了1000萬瓶三葉青趁鮮低溫凍干加工車間,有效提升產品價值。
與此同時,遂昌還主動將三葉青種植模式與“康養+紅色”旅游有機融合起來,開辟了“綠、富、美”全新生態農業模式。目前,遂昌三葉青產量已由每年70噸增長到每年120噸,產值從2800萬元增長至3360萬元,農戶增收總額達424萬元,人均年收入增幅超過10%,社會、生態、經濟三重效益明顯釋放。
“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的實施,彌補了遂昌三葉青只有種植基地,產業鏈條短、市場份額少、一二三產關聯度不緊密的短板,為加快生態價值轉化探索出了新路徑。”遂昌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步,將扎實做好項目建設的“后半篇”文章,充分發揮“生態+”“產業+”優勢,全力拓寬走實綠色增收和產業富民新路,為加快建設和美共富現代化遂昌家園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 麗水日報
![]() |
![]() |